頂泰山巖是泰山最古老的廟宇,創建於清乾隆19年(1754),福建安溪移民李氏由原鄉迎奉顯應祖師神像來台,在現址興建了一座寺廟,名為「福山巖」,以庇佑拓墾順遂平安。 咸豐三年(1853),福山巖遭漳州人焚毀。鄉人集資重建之後,改名為「泰山巖」。光緒元年(1875),因信眾漸多,於是在泰山的溝仔墘另建一座泰山巖,分祀顯應祖師巖,於是而有「頂泰山巖」、「下泰山巖」的稱呼以做為區別。
頂泰山巖,又稱「頂廟」,因為位於「崎仔頭」台地的山腳下,所以又稱「崎仔腳廟」,至今已擁有250幾年的歷史,而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。






頂泰山巖鐘鼓樓。石燈籠為昭和9年(1934)設置。


樑柱木雕。


頂泰山巖的右側有一條「崎頭步道」,可通往山上的「大崎頭」,這條山路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泰山巖及市區的古道。



崎頭步道全程為石階路,卵石鋪成的石階路,寬闊好走,是昔日大崎頭居民往來市區的重要道路。近年來,石階路已用水泥黏固,以防止石塊鬆動,不過隱然可以感受到古道古樸石階路的痕跡。 古道前段左臨「明志技術大學」的校舍圍牆而行
我沒走往崎頭步道的終點,而是轉入右叉路往山頂公園,進入山林小徑。泥土路的林間小徑,頗幽致怡人,


走石階路,直登山頂公園。約數分鐘,來到稜線高處的公園,這裡有各種運動健身休憩的設施。








續前行,即遇右叉路,右往「義學坑步道」,往義學坑自然公園.我則直行往瓊仔湖福德宮









義學坑步道是一條高架的木棧道,沿途森林蓊鬱。「義學坑生態公園」位於步道中途的山腰空曠處,設有賞鳥木亭,並展出當地常見的鳥類及蝴蝶資料。附近已可看見零星蝴蝶飛舞於叢草。
義學坑自然公園,賞鳥木亭。





義學坑步道,高架的木棧道。往上就是山頂公園



可俯眺泰山市區。










古道途中有兩座土地公廟,從泰山巖往上走,先後會遇到「下土地公廟」(崎頭福德宮)和「上土地公廟」(大崎頭福德宮)。




下土地公廟(崎頭福德宮)。
崎頭步道前段,步道沿著明志科技大學圍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范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